电 话:
邮 箱:
新宝5注册观看腾讯新闻为电影《热辣滚烫》拍摄的独家幕后纪录片《我只活一次》,最先产生的一个感受是:时间的紧迫感无处不在。
时间以各种形式出现在这部纪录片中,拍摄的时间、减重的时间、练拳击的时间,不断提醒观众,留给贾玲的时间不多了。各种计划同时并行,让人为贾玲捏一把汗,也不禁好奇,她可以做到吗?
纪录片的拍摄从2022年7月开始。那时贾玲是一个大获成功的新晋导演,穿着晚礼服参加颁奖典礼。在风头正盛的关头,她却为了新电影,毅然消失在公众视野一年多。
新电影给贾玲的第一个任务是增重。即便彼时她体重190斤,还是不够,无法更好地呈现主角颓废的状态。增重的过程相当痛苦,贾玲说,“早上的牛肉还在胃里立着”,下一餐就端到她面前。通过暴食来快速增重,不仅会对胃脏等造成损伤,还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这些隐形代价,或多或少都能在贾玲身上看到。她的体重定格在210斤时,脸上的疲惫感显而易见。
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可以说,在增重之后能否减重成功,进而变成一个拳击运动员的体型,直接决定了新电影的成败与否。
2023年1月初,第一阶段拍摄杀青,贾玲基本没有休息,很快就进了健身房。她起初问过健身教练,能不能在一年内瘦100斤左右,这也是当时许多人的担心,没人敢给出确定答案。但是,要想不影响电影拍摄进度,留给贾玲减重的时间只有这么多。
彼时她还没有多少训练基础,因为增重的缘故,体力甚至比平时还要差。在纪录片里,起初她在健身房非常狼狈,表情狰狞、痛苦,做完一组动作,累得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训练后教练帮她放松肌肉,她却疼得直叫,“连吃饭和按摩这种休闲活动都变得这么痛苦”。
在健身初期,贾玲始终为体重的波动和反复而焦虑。体重回弹一度让她感到崩溃。她每天吃得很健康,少油少盐,认真运动,从没偷懒,也不敢偷吃。她指着教练说,减了两月没怎么瘦,却把教练练瘦了,“我该收你教练费”。喜剧人的天赋,三言两语就把所有人逗笑了。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候,24岁那年试过“暴力减肥”,一个月不吃饭,每天用芹菜、西红柿、洋葱等做瘦身汤,减了20多斤,成功瘦到96斤。但是身体体质变得不好,一两年后就反弹了。她和教练聊起这事,认真地表示这次不想用极端方法瘦身,因为她不想向观众传递这种错误的观念。
腾讯新闻摄制组曾经问过贾玲,如果减不下去,该怎么办?贾玲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靠科学的方式减重。进展不顺的时候,她鼓励自己坚持,一切交给时间证明:“(我相信)只要这么做,有天身体一定会回报给我。”
镜头记录了身体如何一点点给予贾玲回报。2月的某一天,体重忽的一下掉了3.4公斤,她的身形也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3月底,体重降到161.6斤,她第一次看到自己手上的青筋。之前上医院看病时,只有护士长才能一次找到她的血管。现在她可以告诉护士“我有筋了”。
《热辣滚烫》并非要讲一个减肥励志故事。按贾玲的话说,这是一个找回自我的故事,她饰演的主角乐莹通过学习拳击,找到自信,学会爱自己。因此在减重的同时,她还要接受专业的拳击训练,以满足角色需要。
贾玲很努力。男演员袁弘在微博上透露,贾玲跟他请同一个健身教练,每天训练量大概是他的三倍。当时间到达2023年7月时,她每天的训练安排大致是这样的:早上五点起床,户外跑步五公里;拳击训练三小时;吃午饭;下午举铁一个半小时;到了晚上,则是练体能。一天的运动量最长能到8小时。
拍这部电影的一年多里,贾玲默默为健身和拳击吃的苦,“遭老多罪”,都忠实地呈现在这部纪录片里。
电影第二阶段开拍时,训练归来的贾玲有了一身漂亮的肌肉线条,可以原地做各种复杂的健身动作,硬拉120公斤等。这种剧烈的蜕变,足以让任何看过电影的观众受到震撼。
在片中,时间代表着电影拍摄的进度,而在戏外,时间意味着时代的演进。纵观贾玲的职业生涯,她总能敏锐地察觉到时代浪潮,并且做出果断的选择。
2001年,贾玲考上中戏相声专业,毕业后,贾玲打拼了七年。在一群男性相声演员中,贾玲曾经自嘲是“进错了澡堂子”,“只能装作搓澡工”,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
她曾试过创新,在传统相声里加入舞台喜剧元素,她给这个新类型取名为“酷口相声”。2009年,她和搭档白凯南演出“酷口相声”的代表作《大话捧逗》,大获成功。姜昆喜欢这个节目,将他们推荐到春晚。那是春晚仍有全国影响力的时代,贾玲幸运地抓住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收获最初的名气与关注,自此频繁登上各大卫视的晚会与节目。
然而在那之后,相声式微,综艺节目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一个新的时代潮流。凭借自身的喜剧天赋,贾玲开始尝试向更加多元的喜剧人风格转型。2012年到2014年,贾玲在湖南录制《百变大咖秀》,以抛弃心理包袱、完全颠覆形象的表演,让观众重新记住了她。随后几年,贾玲连续出现在多档喜剧节目,高强度地输出小品创作。
从那时起,贾玲就展露出对大众情绪的精准洞察能力。她的喜剧往往最出彩的部分不在于表演,而是故事背后真挚、浓烈的情感,直接击穿观众的内心。在《喜剧总动员》节目上,贾玲团队将一个时长近30分钟的小品搬上舞台,感动了观众。这个小品叫做《你好,李焕英》。
从相声跳去综艺,是顺势而为,被时代推着往前走,贾玲不需要太多思考与犹豫。那几年,贾玲是顶级的综艺咖,她有浑然天成的综艺感,情商高,总能急中生智,乐意自嘲,不冒犯其他人。可以说,在综艺这条赛道,贾玲已经做到了女谐星的极致。
做导演的门槛究竟有多高?可能不好一概而论。十年前,当热钱扎堆涌进影视圈时,北京咖啡馆挤满了在聊几个亿电影项目的人。演而优则导,抑或是玩票性质的过一把瘾,都大有人在。许多人通常导一部戏试水,不成功就再回到过去的舒适区。
遗憾的是,等三四年前贾玲决心进入这条赛道时,已经不是电影的好时代。由于经济社会的停滞,寒气早在几年前便传遍了影视圈。资本撤退,行业更加内卷。此时入局,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贾玲并非科班出身,在电影圈几乎是从零开始打拼。
2021年,贾玲将《你好,李焕英》改编成电影,作为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当时她可能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结果电影在春节档收获了超乎预期的票房与好评。
首作的成功被更多归结于意外,大部分人仍然觉得,贾玲会像其他演员那样,回到自己擅长的小品和综艺里。只是贾玲不这样想。
在纪录片的开始,贾玲主动提到了自己的年龄。很少有女明星愿意聊这个话题,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内娱,年龄增长通常不是加分项。她今年40岁,她说,以前是讨好型人格,哪怕自己受委屈,也要让别人快乐。来到人生下半场,她想不戴枷锁地活,活得更自我。
贾玲没说出的是,她愿意在演艺生涯的巅峰期按下暂停键——拒绝所有的工作邀约,躲避所有的聚光灯,用一年的时间默默蜕变。
腾讯新闻内容出品中心的何润锋工作室全程深度参与了贾玲的蜕变之旅。作为腾讯新闻的创作主力之一,该工作室一直通过制作专业的视频节目,呈现真实动人的故事。
就在贾玲消失一年多投入创作《热辣滚烫》期间,何润锋工作室也全身心投入到了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中。据这部纪录片的制片人莫津津透露,纪录片的拍摄天数远超自己一开始的规划,但团队从未犹豫,一直跟随贾玲走完这趟蜕变之旅。
最终,历时20个月独家跟拍、制作,工作室交出了总时长将近100分钟的四集纪录片。
纪录片监制、腾讯新闻首席节目主理人何润锋评价贾玲,“‘给你一年时间,你能成为谁?’——人到中年还能这么问自己的,大概率是个心有不甘的狠人。”
电影《热辣滚烫》4月10日结束在中国内地的公映,最终票房达到34.6亿元,不仅是202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观影人次冠军,还打破了中国影史春节档剧情片档期票房记录,位列当前中国影史票房第14位。
即便电影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在网上仍然有不少质疑声。一部分网友认为减肥100斤并没有那么难,他们信誓旦旦地认为,给我大把的时间和钱,我也能瘦下来。
这种言论乍听之下,似乎有一定道理。然而批评者有意无意地混淆一件事:与大多数人不同,贾玲这次不止是简单的减肥。在减去100斤体重的同时,她还要增肌,学习拳击。如果再加上一个时间期限——贾玲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在纪录片里,贾玲这10个月的生活极度自律,甚至到了自虐的程度。她几乎每天都在挨饿。她的床头放有一瓶褪黑素,有段时间里她睡前就放一粒在嘴巴里,就那样含着,嘴巴里会有一些甜味。“有天不自觉地嚼了,给我气得”,贾玲苦笑着说。
只有一次她让自己松弛下来。那是去年9月1日,她给自己倒了两杯红酒,叫了烤串、鸡爪、拍黄瓜。“第一口红酒喝下去,第一口牛肉串,”贾玲说,“感觉生命还在自己的掌控里。”
增肌则是更艰难的挑战。相比男性,女性缺乏有助于肌肉生长的睾铜素等雄性激素。从成果来看,贾玲的腹肌、背阔肌、三角肌等都非常清晰。
而贾玲的硬拉也得到健身人士的认可。一位网友对贾玲的硬拉如此点评:“看下贾玲硬拉的动作细节:头部仰角、正反抓握、瓦式呼吸、胫骨擦伤。到位的力训,才是逆袭的根本。动作不值钱,值钱的全是细节。”
这些动作最难的地方在于,你要一次次突破身体的极限,除了靠意志力扛过去,没有别的捷径。而贾玲做到了。
电影第二阶段开拍后,演员沙溢回到剧组,第一次见到瘦身后的贾玲,惊讶得瞪大眼睛,直呼认不出来了。贾玲还给他秀了一把引体向上。
作为电影的重头戏,贾玲参加的那场拳击赛打得惊心动魄,早在上映期间就引起许多人的讨论。现在纪录片为我们揭晓了更多拍摄细节。简而言之,贾玲对自己是真的狠。
理论上,那场拳击的拍摄可以通过使用替身和后期技术去达到理想效果。在拍摄现场,团队曾提议,拳击赛第二回合时长两分钟,可以“偷点时间”,也就是说演员不必真的挨打两分钟。但贾玲否决了,“就要打两分钟,一定要打”。她追求最真实的质感,“希望观众能够相信(主角)她想要完成这场比赛的决心”。
拳击赛对手的饰演者张桂玲,在现实里就是拿过全国冠军的职业拳击手。她练了13年拳击,发力打的拳连普通男性都很难扛住。开拍前,贾玲特意把张桂玲叫到一边,叮嘱道,“你真打,那我就能真疼。”“我不躲了,你打,多打头,不然观众感受不到这个人很痛苦。”为了让张桂玲放下包袱,贾玲又补充了一句,“打肿了也没关系,因为杀青了。”
长镜头持续了整整两分钟。贾玲“两分钟挨了六七十拳”,最后硬是扛住了张桂玲的出拳。张桂玲回忆,拍完第二回合贾玲哭了,她感到鼻子一酸,跑过去抱着贾玲,也哭了。她心疼贾玲,“作为拳击运动员,我知道减重有多难,知道有多艰辛……所有吃过的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这部纪录片足以回应部分网友对贾玲减重的不屑。钱,时间,资源,贾玲的确都有,但大可不必刻意贬低她所取得的成果。毕竟,即便给出同样的条件,又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也可以?
贾玲在纪录片里感叹,这一年像过了一辈子。在这一年,她全力以赴,为这部电影倾其所有,最后也获得了馈赠。某种程度上,她向我们展示了,人生要怎么过,是由你自己决定,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勇气,就可以实现任何你想要做到的改变。